政大國貿系 101級
職位名稱
BCG 台北辦公室 Senior Associate工作內容
1. 每個專案團隊一般會由 3~5 個顧問所組成。2. Associate/Senior Associate 透過質化(如: 行業專家及企業管理層訪談、產業報告研究等) 及量化 (如: 財務模型建立等)分析協助找出問題解方、提出建議。
管顧的經歷專案可以分成幾種類型 —
1. 幫企業做成長策略的規劃:公司遇到利潤或市占率下降,要如何重返地位或提升利潤率,這是最傳統常見的。
2. 企業營運:組織效率低或成本較高,需要優化營運流程(procees optimization)
3. 避險基金的投資:協助私人投資人針對有興趣的標的、市場做盡職調查。
除了策略規劃外,現在管顧會跟企業有約 2-3 年的合作,跟客戶的合作團隊一起推動轉型,客戶和工作團隊坐在一起,這是管顧近期比較有趣的部分。
外派機會非常多,正常情況下不會待在 local office,會飛到其他國外做項目。
升遷管道透明制式化,有非常明確的升遷時程跟標準,1-2 年就會有升遷的機會,比其他產業快不少。只要符合標準就會升遷,每三個月就會和你聊聊是否有升職可能。
我覺得最核心就是個人的思辨能力,這也是在日常生活可以培養的,因為作為顧問要知道客戶所不知道、想不到的事。
討論 case study 的時候可以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,並要一直思考為何會這樣,不斷做邏輯思辨「so what」和「why」。
管顧其實有制式化的招募流程:
1. 個人在智力上的表現,例如成績,我們會看你的 GPA 和思路是否敏捷。
2. 對不知道的事情時時保持好奇心,因為在管顧時常會遇到陌生問題。
3. 創意:要讓客戶不知道的事需要一定的創意,團隊 brain storming 時也要提出想法。
像管顧社這樣的資源,或是 BCG 和麥肯錫也有跟學校合作開課程,這些都是我覺得有興趣可以報名參加看看,也讓你更知道管顧在幹嘛,去確保這是你真的有興趣的產業。
成績會有門檻,GPA 不能太低。
大學或研究所畢業若無工作經驗的話,最好在學時就有實習經驗,並透過實習展現你的跨團隊溝通能力、leadership potential 等。
需要對自己的提案保持一定信心水平,因為老闆、客戶工作團隊會討論你的思路。挑戰你不代表你是錯的,只是想確定你有想清楚,因此你需要清楚的思考脈絡並且對自己保持一定的信心。就算講錯也沒關係,因為在管顧中,犯錯是常會發生的事情,重點是要如何修正你的思考模式。
如何培養臨機應變的能力:工作上培養,找一些大公司、新創實習機會,從工作中學習。
要獲得管顧業的正職工作,管顧實習經驗並非必要。但是在管顧實習可以獲得幾個其他實習機會比較難得的優勢:
1. 第一線了解顧問業實際工作內容、生活型態,以及累積顧問業人脈
2. 有機會透過實習表現獲得直接進入面試環節的機會 (不需要再經過書面審查)
3. 更針對性的訓練一些解決問題的能力
我覺得不會有飽和這件事,一方面是我們產業其實流動率蠻高的,很多顧問待三到五年後有其他生涯規劃,我們時時刻刻都需要補充新人。另外近幾年管顧業也是不斷在增長的,業績持續往上升,我覺得我們比較常是在徵人去上專案,而非太多管顧沒事做,因此我覺得短期內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。
比較容易看到自己做事的意義和影響力在哪,在報商雜誌上或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,跟自己有很大的關係。
或許在大公司時做出的成果較難直接看到,但在管顧業可以知道你的影響力和意義在哪,例如會在財報上呈現,這是我覺得最有趣也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地方。
首先管顧是不看背景的,大家都是在同一個起跑點上。
如何接觸的話我覺得可以去看看管顧社;或是參與一些 BCG、麥肯錫的說明會和合作課;透過 linkedin 去找到一些顧問,找他們分享工作內容以及產業環境等。
我覺得不用太擔心內向,像我就是個偏內向的人,但在管顧工作上需要大量的溝通(對老闆、客戶、團隊等),包括你能否成功地表達想法、幫助客戶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等等,這些溝通技巧是我認為相較內外向更重要的,如果你是個不喜歡團隊合作或甚至連跟開口溝通都有困難的話,這個產業可能就比較不適合你。
配合客戶的情況比較多,當然我們會事前先跟客戶溝通好我們的 milestone 與目標,但不確定的事非常多,例如需要臨時開會、某些事要提早完成等,在管顧業你必須適應,因為這是一個不確定性非常高的產業,所以很需要臨機應變。如果是希望可以看到自己未來工作是什麼的話,管顧業比較沒辦法提供這樣穩定的環境。
1. 國外國內不會有太大差別,但是我們相對有選校的過程,政大的話不用擔心太多
2. GPA 是相較科系更重要的。
3. 我覺得海內外的研究所和科系這不會太影響,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大學有相關經歷,如社團活動等,能展現你的溝通和合作能力。
英文能力非常重要,溝通寫作都要好。即使在大中華區,客戶可能也是外商。我們希望你以托福等考試成績,證明你有足夠的英文能力,而且包括 case interview 面試等等也可能是用英文,所以非常重要。
因人而異,如果在大學時期非常確定自己想進管顧業,可以直接試試看。
但若不確定自己是否那麼喜歡,可以先去其他公司試試看,幫助你更了解你在工作上是如何和上司同事合作,在進來管顧業後你的震撼感就不會這麼大,因為在這裡會有很多壓力和挑戰。
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難點,但我覺得比較共通點是,在管顧業的工作是要解決一個沒有人知道答案的問題,尤其你那些問題是在管理界 10 幾年都解決不了的事。
我覺得最難的是你永遠都要有一些 insight 去解決客戶的問題,而這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斷有創意和思辨能力。
另外剛畢業的年輕人該如何說服資深管理層,去推動你認為對的事,這也是一大挑戰。首先你自己本身要非常言之有理,要做很多驗證和分析讓邏輯無懈可擊,才有辦法支持你的論點。其次是你有論點後要如何去溝通和推動,這都需要做許多功課的。
我覺得找不到方向這還蠻正常的,當時我身邊許多人也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,可以多參與職涯導向的社團,透過這些社團了解這些產業在做什麼。
換個方向思考,這不侷限在產業面,可以去思考你喜歡做什麼,例如分析、創意思考、寫文案等等,並以功能的角度思考市場上有什麼樣的機會,當你培養一定的工作能力後你要轉產業,這是相對你轉功能較為簡單的。若不知道要做什麼,管顧應該會很適合你,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幫你累積職涯經驗,也可以接觸到很多產業培養能力。